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

出國必知

1.不要錯過飛機:提早一個小時以上''在櫃檯劃位''
2.停車場的接送很慢
3.免簽、落地簽、網路預約入境登記書....要搞懂,以免被檔在櫃台
4.一定會有意外,預留時間
5.網路投保,提早做
6.交通會很塞,點與點之間不會很快就到達
7.人會很多,每個關卡至少排隊15分鐘
8.會很難吃飯、很難上廁所
9.有小孩的話,變數會更多,時間需要更多,例如突然大便、突然賴著不走、突然吐、突然發燒......
10.有''確定一段空檔''的時間,再處理民生問題,例如在登機口等飛機的時候,才吃飯、上廁所......

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

<年輕人有可能買房子?>

單然是有可能! 這個標題不如下: "年輕人怎麼買房子?" 
問"怎麼買",才會去想辦法買
其實是個很難的問題!   要買,也是個高難度技術活!

近幾個月一直在看房子,看完之餘,不禁感嘆存薪水的速度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!

有一款遊戲,叫做富爸爸老鼠賽跑,這是是一款資產遊戲,這遊戲哥玩過上百遍,每次要能翻身,常常要靠以小博大的權證翻倍資產......問題是現實生活中哪來那麼多機會?

如果要翻身,另一種方法是買房子,等上漲以後賣掉。這中間的房貸利息就靠房客來養。但是現在這個時代,幾乎沒這個差價空間了,有誰敢買800萬的房子出租出去,然後等上漲到1000萬? 利潤空間早就已經見骨了...

要能夠審時踱勢才能夠致勝,這是書本上教的智慧。這個年代,究竟該怎麼玩這一盤棋呢...?

我一直不斷地思考...

<更新>

方法1
買小房子,例如成本300萬,自備120萬(貸6成),月繳8800,月收租11000(最近的房貸利率可以低到1.633%),價差2200,年賺2.6萬,投報率2.1%,等待買家出300萬以上脫手

方法2
買股票,例如買中華電,成本330萬,價格108,年收股利15萬,月收股利1.2萬,投報率4.5%,等待價格108以上脫手

以上的兩種方法,差別在於房子的上漲的機率高,股票下跌的機率高,股票容易因為恐慌導致賤賣,房子因為人類只會變多,因此價格容易上漲。但是股票不用保養、房子要保養。股票有下市風險、房子有倒塌機會。

不管買股票和房子都要有持有7年的心理準備,不然容易虧損(等不到上漲的那天就賣掉)。

[補充--旁門左道....(?)]
如果用房租、或股票利息的盈餘,甚至是拿辛苦賺的薪水,放進高風險/高報酬的投資,效果會如何?
  -> 每個月4000元拿去拚權證, 會賺? 會賺多少?  要花多少心思?
  -> 感覺就沒用


或是,用本金的1/20去拚,拚翻倍,拚高點,有用嗎?
例如20萬拚翻倍(100%)是40萬...40萬下跌10%是4萬......4萬是原本的本金的25%.......也沒用吧......

<方法3> 在穩健股中打滾
   (1)中華電信1月到5月才會上漲,7月後幾乎跌
   (2)台灣50、台積電、群創在5到7月幾乎上漲,其他月份難說。台積電尤其很快就填息...
   (3)大台北 8月~11月很會上漲的,又穩
   (4)中鋼11月~1月也很會漲 
       上面四檔輪流介入,滾錢

<方法4>
   手上先要有一筆本金幾十萬,介入方法3,把方法3賺的錢累積到頭期款一百多萬以後,拿去買房,買房後出租後去滾差價......差價持續投入方法3,像是買零股,等某一天房子脫手後再把錢拿來滾方法3......賺了再去買房......無限循環......
   這個過程當中,持續的賺工作收入,在工作的這方面也會持續的晉升,理論上薪資會調升,如果支出沒有增加太多,存款也會變多。

或許是現在年輕人買房的方式?

持續驗證中!